1978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3572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万公里,民航通航里程1.8万公里,港口码头泊位134个(1980年数),到2007年,上述四项指标分别增加到3934公里、9.8万公里、24.8万公里和322个,30年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增长了2.69倍; 30年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增长4倍多和3.7倍多,辽宁电网500千伏输电线路从无到有,以500千伏输电线路为骨干网架的格局已然形成; 30年间,全省城市用水普及率提高到96.9%,燃气普及率提高到92%,电话普及率超过95部/百人,人民生活便捷高效。 30年弹指一挥间,辽宁大地发生了翻天巨变,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辽宁紧紧抓住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组织实施了一批高速公路、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逐年提高,2003年至2007年,累计完成投资5309亿元,年均增长31.6%,是辽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快的时期。 改革开放30年,辽宁突飞猛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刻地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更惬意了。 从高速公路到高速铁路,从畅游大海到翱翔蓝天,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已然形成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人们耳熟能详,足见交通业对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 30年来,辽宁对交通运输业格外看重,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辽宁基础设施建设奋进历程中的一大缩影。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标志被中国人所熟悉,是从辽宁开始的。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成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1984年,当人们对建设高速公路还心存疑虑的时候,辽宁人就义无反顾地开始建设沈大高速公路,经过6年的披荆斩棘,1990年,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是中国大陆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375公里的高速路不仅在辽东半岛开拓出了一条贯通南北的黄金通道,也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开拓出了一条坦途,中国公路由此跨入“高速”时代。 沈大高速公路开辟了辽宁公路建设的新纪元。从那时起,每隔几年,辽宁高速公路建设就登上一个新台阶:“八五”期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71公里;“九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97公里;“十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05公里。15年间,辽宁建成了沈阳至铁岭、沈阳至丹东、沈阳至山海关、丹东至大连等多条高速公路。期间,2002年,辽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部省辖市通高速公路;2004年,胜利完成了沈大高速公路8车道改扩建工程,成为中国高速公路改扩建的示范工程,14年后,沈大路依旧是“神州第一路”。 “十一五”期间,我省又提出了令人振奋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从2006年至今,辽宁又有沈阳至抚顺南杂木、沈阳至彰武、本溪至辽阳至辽中等多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今年9月29日,总长540公里的铁岭至朝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省又多了一条进京大通道,这是目前我省境内最长的一条高速公路。今年一年,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举突破800公里,在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目前,我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27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整体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高速公路建设是辽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一个缩影。30年来,特别是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5年间,辽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花,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空前。2003年至2007年,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000多亿元,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完工,烟大铁路轮渡、秦沈客运专线、沈山电气化改造、大窑湾疏港路等投入使用。另有一批项目,像总长1386公里的滨海路、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辽宁——内蒙古能源大通道巴彦乌拉至新邱铁路等都在建设中。 2007年10月10日,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段最先开工,拉开了辽宁高速铁路建设的序幕。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全长904公里,辽宁省境内553公里,为双线电气化铁路,平均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除了高速公路,沈阳至大连间就快有高速铁路了。 30年辛勤耕耘,30年春华秋实,辽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人们对交通基础设施也赋予了更多的期待。沈大高速公路从开通那天起,所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远远超过了预期,每年仅省油、省时、减少车辆磨损等可以计算的经济效益就达4亿元;改扩建后的沈大路全路日通车可达15万辆次,通行能力比过去提高了6倍,可满足未来20年的运输发展需求。 据数据显示,1978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3572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万公里,民航通航里程1.8万公里,港口码头泊位134个(1980年数),到2007年,上述四项指标分别增加到3934公里、9.8万公里、24.8万公里和322个,30年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增长了2.69倍。 “电源”更加多样,结构更趋合理,农村户户通电,在全国率先城乡同网同价 2007年8月18日,这是令辽宁人无比兴奋和备受鼓舞的一天,国内最大的核电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主体工程在瓦房店市开工兴建,这是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获得的最大投资项目,总投资486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300亿千瓦时,超过目前全省年总发电量的1/4。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必须大干快上,我省加快发展核电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辽宁振兴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五点一线”开放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都需要有强有力的电力支撑,而且,发展核电,也能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善我省电力工业主要以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其更趋合理,可谓一举两得。 2007年10月,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华能营口电厂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这是我省“十一五”的重点能源项目,建设规模为两台60万千瓦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于2005年4月正式开工。当年,国电庄河电厂的两台60万千瓦机组也先后于6月和11月投入运行。自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5年里,辽宁能源设施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共有包括国电庄河电厂、华能营口电厂在内的9项重点电源工程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较5年前增加了560万千瓦。这些电力项目为辽南沿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辽宁电力事业大发展的30年,至2007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211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109亿千瓦时,分别是1980年的4倍多和3.7倍多,辽宁电力30年大步疾行。 有了电,还要通过“网”送到厂矿车间,连到千家万户。自1979年11月1日,国内第一条自行设计和施工的500千伏辽(阳)锦(州)输电线路工程开工以来,辽宁电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0年间,辽宁电网500千伏输电线路从无到有,至2007年末,全网共有500千伏输电线路36条,220千伏线路351条,辽宁电网基本形成了以500千伏输电线路为骨干网架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成为辽宁电网建设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近5年来,辽宁电网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跨越。 2004年至2007年,辽宁在电网建设上累计投入资金达到218亿元,投资和建设规模均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2005年11月28日,被誉为沈大电力高速公路的沈阳至大连二回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线路横跨沈阳、本溪、辽阳、鞍山、营口、大连6市的百余个乡镇,送电线路全程537.1公里;2007年6月6日,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500千伏渤海输变电工程在营口投入运行;2007年11月19日,辽宁省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胜利完成,累计投资50亿元。 从2005年起,省电力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28亿元进行了两期农网改造,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农民用电便宜了,仅此一项每年减轻农民负担5.4亿元。 2006年,为解决全省1万多户农家没有通电的问题,省电力公司又投入资金2.4亿元,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那些长年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农民兄弟开始用上电,并迅速走上致富路。 省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十一五”期间,为了更快地发展,辽宁电网建设投入资金已由最初确定的500亿元追加到580亿元,是“十五”投资额的2.15倍,基本等于再造了一个辽宁电网。 从供水、供气到交通、绿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让人们尽享改革开放成果 2006年9月,在一期工程正在进行的同时,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又开始施工了。这项辽宁水利史上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工程通过隧洞和管道,采取封闭供水方式,把水从大伙房水库输送到抚顺、沈阳、辽阳、鞍山、营口、盘锦等6个城市,并从鞍山加压站向大连供水3亿立方米。工程竣工后的供水量,将占我省中部6城市总供水量的40%至50%,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人。 改革开放30年,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先后开工和建成了一批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是其中的代表。其他像观音阁水库、白石水库等等,也都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工程。目前,大伙房水库输水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二期工程正加快推进中。 30年里,农村饮水安全也是辽宁水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成功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后,从2005年起,我省农村饮水由解困转到饮水安全,打响了一场辽西北农村饮水安全的攻坚战。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安排省以上补助资金6.55亿元,建成了5500处农村饮水工程,解决了306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30年,我省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高,至2007年,全省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41座,日处理污水能力377.74万吨,年污水处理总量11792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51.7%,比20年前提高了37个百分点。 30年来,辽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貌一新,从供水、供气,到交通、绿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离百姓最近,感受也最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情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出行的道路宽了,周围的绿地多了,空气更新鲜了,辽宁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全省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由4.7平方米增加到9.6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3.7平方米增加到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4.5%提高到37.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01年的31.4%提高到2007年的88.4%。此外,到2007年年底,城市用水普及率提高到96.9%,燃气普及率提高到92%,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增加到10标台。 2005年11月18日,沈阳市民盼了几十年的地铁项目开工了。按照规划,沈阳的地铁交通网络为环形加放射线形状,由东西、南北各两条线路和一条环线、两条支线构成,总长度182.5公里,覆盖连接城市中心及外围主要发展区域。地铁一号线计划于2009年12月底建成通车。一号线开工一年后,地铁二号线又开工了,计划2010年底建成通车。沈阳即将驶入地铁时代,沈阳人又将通过地铁感受生活的新变化。 说到变化,30年里,人们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通信业的迅猛发展,快得令人眩目,排队等候装电话的场景似乎才发生在昨天。截至今年6月,全省电话用户总规模突破4000万,电话普及率超过95部/百人。不仅在城市,全省建制村也已100%通电话,电话走进千家万户。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辽宁人民的生活更舒适,也更便捷了。
来源:辽宁日报